航天日 ? 回憶(一)| 光榮使命 不懈追求!實錄“東方紅一號”背后電源人的故事
2020年4月24日,我們將迎來第5個“中國航天日”。“中國航天日”是為了紀念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(wèi)星“東方紅一號”成功發(fā)射而設立的。作為中國航天的重要參研單位,十八所為“東方紅一號”提供了可靠電源。空白的起點,簡陋的設備……老一輩科研工作者自強不息、頑強拼搏,用智慧與汗水,克服了重重困難,為中國開啟了太空時代。
今天,讓我們跟隨十八所“兩彈一星”研制工作者代表、“東方紅一號”研制團隊老前輩熊長鑫,一起走進那段激情難忘的歲月。
光榮使命 不懈追求
作者: 十八所退休職工 熊長鑫
為功業(yè)奮斗,從未有人叫苦。在所領導的帶領下,我們大家一同參戰(zhàn),上上下下齊心干,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題,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新電源,為項目任務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。
說起“兩彈一星”,這與我們所有著密切的關系。要知道,我們?yōu)椤皟蓮椧恍恰碧峁┑?1種電池組均榮獲國家科技大會獎。第一顆空爆原子彈,第一顆試爆成功的裝有核彈頭的地對地飛行導彈,第一顆空爆氫彈,這些型號的電源我所均參與研制。第一顆人造地球衛(wèi)星“東方紅一號”的全部電源(不包括火箭)均由我所研制提供,其采用的全密封鋅氧化銀一次電池組隨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。
“東方紅一號”的研制非常及時、非常必要。當時,蘇聯(lián)、美國、英國、法國先后發(fā)射了人造衛(wèi)星,1958年5月17日,毛澤東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提出:“我們也要搞人造衛(wèi)星?!笔怂鳛槲覈谝患译娫囱芯克?,當時在全國范圍內技術最為先進,早在1963年就最先成功研制了軍用鋅銀蓄電池。因此,衛(wèi)星設計院在分配蓄電池研制任務時,直接聯(lián)系我們研制衛(wèi)星用鋅銀蓄電池?! ?/p>
接到任務后,所領導高度重視,立即在當時的第四研究室組建了651工程課題組,積極開展研制工作。為了能夠按時研制衛(wèi)星用全部配套電源,全所上下一心、大力協(xié)同,研制團隊狠抓質量,方法對路,大家自覺做好各自承擔的工作。
當年,主要研制任務的成員有室里的技術領導張淑玲、王寶良,行政領導林治國,工程課題組技術組長王子青、技術副組長趙宗榕、行政組長孫桂珍,去酒泉發(fā)射場保駕的劉國新,還有王春榮、唐福良、侯文斌、王世達、王正梁、沙領弟等同志。我們大家拿出了沖天的干勁與熱情,發(fā)揚艱苦奮斗精神,加班加點、不分晝夜地工作,成功攻克電池密封使用等技術難關,最終按時提供了衛(wèi)星的配套電源。
還記得在1970年4月24日晚上,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世界宣布中國成功發(fā)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(wèi)星的消息。第二天到了所里,全所上下都特別高興,大家興高采烈地聊著衛(wèi)星的話題,言語中充滿了驕傲。那時候,全國各地的人都上街游行,敲鑼打鼓熱鬧非凡?! ?/p>
1999年9月18日,我作為所里參加“兩彈一星”研制工作的代表,十分榮幸地參加了由中共中央、國務院、中央軍委為研制“兩彈一星”做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召開的表彰大會。這是咱們所全體科研人員的光榮,是黨和國家對我們參研“兩彈一星”中表現(xiàn)出的熱愛祖國、無私奉獻、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、大力協(xié)同、永攀科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肯定與贊揚。
從1949年中國人民真的站起來了以后,經過這么多年全國人民共同努力,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困難,國家才取得現(xiàn)在的卓越成就??吹絿以谳d人航天、嫦娥登月、還有計劃構建的天宮空間站方面的進步發(fā)展,看到我們所多次參與這些重大工程的建設,我真的萬分驕傲自豪。
我想,不管什么時刻,我們都要發(fā)揚“兩彈一星”的偉大精神,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以高昂的斗志拼搏在科研生產的崗位上,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和研究所的興旺發(fā)達做出貢獻。同時,希望年輕人不懈奮斗,助力我國航天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,促進我們電能源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,進一步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國夢!